张江创意园 华虹科技园项目火热出租

上海园区招商办公室

联系人:梁经理

联系电话:15000456391

欢迎来电咨询,竭诚为你服务!


2022年半导体投资圈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是优质资产短缺。投资者们在观望中谨慎出手,因为他们很难找到真正有潜力的投资标的。另一方面,曾经备受追捧的一些企业已经迅速成为独角兽,错过了投资机会。到2022年底,国内已经涌现出超过50家半导体独角兽企业,总估值约为9000亿元。其中,上海地区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4家,占比近三分之一,总估值达到2250亿元。这些企业大多由曾在国外或外企中

2022年半导体投资圈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是优质资产短缺。投资者们在观望中谨慎出手,因为他们很难找到真正有潜力的投资标的。另一方面,曾经备受追捧的一些企业已经迅速成为独角兽,错过了投资机会。

到2022年底,国内已经涌现出超过50家半导体独角兽企业,总估值约为9000亿元。其中,上海地区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4家,占比近三分之一,总估值达到2250亿元。

这些企业大多由曾在国外或外企中国部门工作多年的技术专家创立,成立时间不长,但融资速度快、金额大,也都是团购的大场面。即使在2022年半导体泡沫潮、C轮以后估值吓人已成共识的情况下,大多数企业依然成功地获得了融资。有趣的是,这14家企业中近三分之二都位于中国硅谷——上海张江,这里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20多年的兴衰。

张江创意园 华虹科技园项目火热出租

创业潮

张晓(化名)提到,半导体业独角兽主要汇聚了两类人。一类是经验丰富、具有多年研制经验的人才,这些人大多在业内工作超过10年,曾在海外或外企中国部门工作过,并有着成功的团队带领经验。另一类则是“资本狂人”,这些人主要是投资人或资本家,他们对半导体行业充满信心,并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。细数这14家企业,大多数创始人都属于这两类人之一。

近年来,中美竞争加剧,打破了过去几十年芯片行业全球合作的特征。这种竞争也为中国半导体业带来了难得的创业机遇。一些创业公司如摩尔线程、沐曦、壁仞科技等在2020年左右成立,短短两年内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估值已经超过了百亿。

有5家企业的估值均达到了150亿元,它们分别是摩尔线程、沐曦、芯启源、天数智芯和登临科技。

张建中是摩尔线程的创始人,他曾在英伟达中国区担任高管十多年,担任过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。在加入英伟达之前,他还曾在戴尔和惠普担任过销售总监和事业部总经理等职位。英伟达主要致力于加速计算近20年,而摩尔线程的业务方向也是GPU加速计算,尤其关注汽车领域的关键应用。虽然与英伟达类似,但摩尔线程更为专注和具体。

另外,还有一家名为沐辰的公司也是在同一年成立的。该公司的创始人陈维良曾在国际芯片厂商工作多年,负责过通用计算GPU设计和产品研发。如今,沐辰致力于为异构计算提供高性能GPU芯片和解决方案。此外,登临科技也是在2017年成立的,该公司的创始人李建文在GPU领域从业二三十年,6个月前提出了“GPU+”架构。

2015年,李云鹏回国创办了一家名为天数智芯的公司。此前,他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,并在甲骨文公司工作了10年。他回国的原因是看到国内对海外基础软件的依赖程度过高。天数智芯也在研发GPU,是其他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对手。2019年,天数智芯发布了首款面向边缘推理的AI芯片,这导致公司人事大变动。到了2022年3月,法定代表人变为刁石京,后者曾是紫光集团联席总裁。

2015年,卢笙回国创办了芯启源,这也是他在硅谷做半导体芯片设计20多年后的决定。卢笙曾经见证了硅谷芯片爆发的10年(1994-2004年),他参与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做GPU的,获得了任天堂董事长的投资。后来,这家公司被卖给了ATI,最终剩下了英伟达和ATI两家公司。卢笙还主导过博通第一代网络交换芯片与黑莓手机主芯片的研发。如今,芯启源专注于5G和数据中心的通讯类芯片、DPU芯片智能网卡产业。

英特尔在1971年定义了CPU,这标志着集成电路时代的开始。随后,英伟达在1999年定义了GPU,为计算机图形处理带来了重大的进步。而中国芯片的发展故事也在不断地书写着。

最初GPU是为了游戏图像渲染而设计的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人们发现GPU的并行计算模式非常适合处理深度学习算法,因此GPU成为了云计算和智能时代最为重要的基础芯片。

此外,还有14家独角兽公司专注于开发AI芯片,可应用于云端计算和自动驾驶等领域。其中,燧原科技和瀚博半导体是其中的代表公司。重新创作后,内容的意思基本没有改变。

赵立东是燧原科技的创始人之一,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,并在AMD工作了7年,担任事业部高级总监。2014年,他回国后历任紫光通信科技集团副总裁、锐迪科微电子总裁和紫光集团副总裁。另一位燧原科技的创始人钱军,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芯片设计专家,拥有25年的高端芯片设计经验。他曾在AMD担任高管长达10年。

“我们已经学习了20年,一直在不断积累,现在终于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机遇。”这是许多业内人的共同感受。

紫光展锐是目前市值最高的半导体企业之一,估值达到了600亿元。该公司孕育了许多半导体业的领袖人物。1988年,为了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,清华大学成立了第一家综合性校办企业,即紫光集团的前身。1993年,紫光集团正式成立。该集团旗下的一些经典产品,如扫描仪、紫光U盘、紫光MP4等,陪伴着许多人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。

紫光展锐的诞生,与生生不息的并购有关。2013年,紫光集团17.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,一年后又花了9.07亿美元收购了芯片设计公司锐迪科,二者一个主攻基带芯片,一个主攻物联网芯片。2018年1月,也是中国芯片行业分水岭之年,他们合并为紫光展锐,也打通了移动通信与物联网两大领域的技术积累。

2001年,武平、陈大同、冀晋、范仁勇、张翔、李力游等人共同创建了展讯通信公司。三年后,戴保家、魏述然等人成立了锐迪科公司,他们是第一批回国创业的人才之一。这些人中的一些人继续创业,例如戴保家在2015年创立了上海翱捷科技公司,专注于基带芯片设计。其他人则转向VC投资半导体,例如武平成立了武岳峰资本,陈大同则创建了元禾璞华公司。无论如何,这些人都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同样如此,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。

都来了

许多投资人感到困扰,因为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热潮如此猛烈,导致许多公司在C轮融资后的估值非常高,这让他们望而却步。他们认为这些公司的估值过高,而且很难找到真正值得投资的标的。

尽管如此,2022年仍有多家公司成功获得了融资,其中包括摩尔线程、沐曦、天数智芯、芯启源、登临科技和兆芯。最近,摩尔线程成功获得了B轮融资,融资金额达到15亿元,领投方为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和和谐健康保险,典实资本跟投。摩尔线程在过去两年内完成了4轮融资。

壁仞科技成立18个月以来,以小步快跑的策略融资,成功吸引了超过40家资方,几乎囊括了市场上所有知名的财务机构和产业资本。据传,该公司每三周就会进行一次融资,目前已经融资了47亿元。尽管如此,仍有不少人无法参与其中。这种GPU融资热潮也是由壁仞科技所开启。

壁仞科技背后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支持,按时间顺序,包括鸿灏资本、启明创投、IDG资本、华登国际、格力金投、松禾资本、云晖资本、国开装备基金、华映资本、广微控股、耀途资本、中芯聚源、高瓴创投、云九资本、高榕资本、金浦投资、基石资本、海创投母基金、松禾资本、大横琴集团、普罗资本、中通瑞德、平安创投、新世界集团、碧桂园创投、源码资本、招商资本、中信证券投资、祈景资本、香农芯创、华创资本、瑞誉投资、BAI资本、和玉资本、中俄投资基金、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、宏兆基金、易高基金等。这些投资机构的加入,不仅为壁仞科技提供了资金支持,更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。

但张文却认为自己只是一个“机会狂人”。他认为,机会是最重要的,只要有机会,就要抓住它,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。他相信,只要有足够的机会,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,创造出更多的价值。

壁仞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的公司,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、低功耗的芯片解决方案。张文带领团队,不断推进技术创新,不断拓展市场,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。他相信,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机会,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,创造出更多的价值。

除了壁仞科技之外,兆芯、芯旺微、沐曦和燧原科技这些国产半导体公司的投资方数量也超过了30家。这些公司背后有着中国大部分VC、PE和产业资本的支持,尤其是在2018年之后成立的公司,机构数量众多,发展速度也很快。

融资额方面,为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、高端消费电子等领域提供微控制器、模拟电路、功率器件、传感去等核心芯片特色工艺的积塔半导体已融资超80亿元,而摩尔线程、沐曦、燧原科技、禾赛科技均拿到了超40亿元融资。

邝子平曾分享过一段话:“我们最近研究了很多日本半导体企业,他们在某些领域做得非常好,尤其是在设备领域,有些企业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但是现在却面临着接班人不足的问题,老一代不想再经营下去了。”

由于日本的VC和PE行业发展缓慢,年轻人很少涉足创业领域,因此没有人来继承他们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所建立的优势地位。

中国就不一样了。

中国硅谷

上海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,张江作为上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,吸引了大量半导体企业的落户。张江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地理位置,同时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,吸引了众多半导体企业的投资和发展。此外,张江还拥有一流的人才资源,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半导体专业人才,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。因此,上海张江成为了众多半导体企业的首选落地地点。

三十年前,张江还是一片荒芜的土地,但如今,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半导体技术人才的聚集地。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前来这里工作和生活,他们住在附近的出租屋中,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“聚焦张江”战略在1999年被提出,是当时的一次重要历史机遇。

1992年,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时,规划面积仅有5平方公里。然而,随着上海市政府于1999年决定将其打造成为上海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,园区面积得以扩大至25平方公里,并开始涉足集成电路等产业。

在2000年,张汝京率领着300多位中国台湾半导体从业者和100多位归国海外人才来到了张江,在那里创立了中芯国际。由于公司规模庞大,起步时就有万名员工,这些员工带着家人和子女,有上学等需求。因此,别墅区、基督教堂、双语学校和员工宿舍逐渐形成了一个园区。

政策的支持和人才的吸引为优质土壤提供了条件。

从2000年到2010年,张江经历了第一个发展热潮。此后,这里聚集了上百家科技企业,包括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公司,如华为、阿里巴巴、腾讯等。这些企业在张江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也为张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。

在2009年,南汇被并入浦东,这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。于是在2011年,张江高科技园区将园区扩大到了75.9平方公里。三年后的2014年,上海市政府宣布要将张江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。随后,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也同意将张江打造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。到了2017年,张江的面积再次扩大到了94平方公里。

半导体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球合作,而人才是这个行业的另一面。随着创业热潮的过去,巨头公司已经垄断了市场。然而,海外的芯片专家们已经开始回国加入中国的创业企业,比如中芯国际、华虹等公司,这些企业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来张江创业。新的趋势是,中国的半导体行业正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人才,这将有助于推动该行业的发展。

在接下来的10年里,即从2008年开始,民间资本发现半导体行业需要长时间的投入,而且盈利无法保障。此外,那些没有技术壁垒的创业企业毛利率也很低,规模也很小。因此,这些资本选择了速度更快、规模更大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进行投资。随后,国产替代潮再次让大量资金流入,整个产业也得到了回暖。

在2022年,上海张江地区的半导体企业共获得了94.7亿元的融资,其中包括46家企业。目前,该地区已经拥有500多家集成电路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、设备材料等企业,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综合水平最高、产业链最齐全的地方之一。在过去的十年中,张江地区孕育出了许多独角兽企业,成为了一个独角兽军团的聚集地。

然而,半导体行业充满了大公司吞并小公司的竞争,就像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的捕食者猎杀猎物一样。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产业巨头加入这场残酷的游戏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(改编自/李彤炜 投中网)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792114587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xkee.com/32205.html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