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孝公,姓嬴,名渠梁。秦献公之子。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卫鞅实行变法,奖励耕战,迁都咸阳。建立郡县行政,开阡陌,与楚和亲,连齐,赵,攻魏国安邑,拓地致洛水以东,国力强盛,拥有穆公时霸业。但孝公接守秦国时,秦国一片狼藉,孝公是如何能称霸的?让我们一起往下看。

秦孝公
时间回到秦孝公四年,上期讲到,秦国经历厉公,躁公,简公,出子四代时,秦国乱政。献公为堂堂国君继承人,竟早年只能跑到别国避难。可见秦国内乱之严重。魏国又趁秦国政局不稳,夺取了河西之地。秦献公也能割地,讲和。修养生息。秦国想要东征收复老秦人世代生息的河西之地,但秦人又怎么能打得过当时的魏国。魏国的魏武卒名震天下,献公在屡次失败,在无奈中去世。

嬴渠梁
孝公继位,秦国内忧外患。国内有甘龙,杜挚等老士族把持朝政。外有经过李俚变法,经济超强的魏国。经过吴起变法,山河庞大的楚国。就连韩国经申不害变法也已今非昔比。孝公深知,如果不变法,秦国必灭。只有变法才能保证秦国四百年基业,变法则强,不变则亡。
孝公颁布求贤令,他深知穆公之所以强盛,是其广盛招揽人才。人才多,则国强,人才少,则国弱。孝公求贤令,情感真诚,求贤若渴,并且讽刺了秦国乱政。其真诚之心。天地可鉴。其真诚引来了一大批贤才。最著名的就是商鞅。商鞅见到孝公想要测试孝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举国政策?是空有其表,突出其名的帝道,王道,霸术之道。还是真正强国富民的改革道路。于是商鞅将三道讲述孝公,孝公对此很不感兴趣,后商鞅畅谈富国强兵之策,孝公大喜。与商鞅畅谈几天几夜。

商鞅
孝公与商鞅,犹如伯乐与良马,是古时最理想的君臣关系。两人以诚相待,坚决变法,永世不变。秦孝公先后颁布《垦草令》,改革户籍,实行什五连坐制度,秦国实力大增。第一次变法就在西山击败韩国。

嬴驷
在第一次变法中,太子嬴驷触犯法律,但因为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,所以不可处罚。于是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,太傅公子虔,公子虔为孝公的亲兄弟,孝公依然依法处理,可见孝公变法之坚决。
平定太子事件后,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(秦国当时最高官职)
开始迁都,开阡陌,废井田,允许土地私有买卖,推行郡县制,秦国实力更加强大。
秦孝公八年,赵国入侵魏国,魏国包围赵都邯郸,秦孝公主动出击,派军队偷袭魏国,大胜。秦国与魏国交战以来第一次大胜的。
公元前350年,为了变法顺利进行。与魏惠王修好,采纳商鞅“尊魏为王”的策略,与魏国保持友好关系,第二次变法顺利进行。

魏惠王
公元前341年采纳商鞅意见,秦国百年来报仇的机会来了,趁魏国“马陵之战”惨败后,秦国联合齐,赵攻打魏国。俘虏魏国公子卬,魏国求和。魏国霸主地位彻底动摇。秦国彻底走上强盛。似乎帝业就在眼前。但老天却没有可怜他嬴渠梁。
秦孝公二十四年,秦孝公病危。根据《战国策》记载,孝公死之前想传位给商鞅,孝公是想要试探商鞅从而除掉商鞅,还是想要维持变法,使秦国继续富强而真心传位给商鞅,我们永远也搞不懂,但孝公与商鞅最对君臣的相识相知。我情愿为第二种。 孝公死后,惠文王继位。秦国的争霸之路还在继续。

商鞅
孝公是小编我最喜欢的古代君主之一。其居高位而关心百姓,临死还在为秦国之富强而努力着。有这样的君主,秦国怎么不能统一天下?小编就得今之中国如古之秦国,秦国自孝公一路走来,从辉煌走到积贫积弱再走到强盛。正如今之中国从近代走向现代的辉煌。当今之为新中国而贡献的人,不就是当年的秦孝公。或许中国人就有老秦人的血性。“赳赳老秦,共负国难”(小编之心里话,不喜勿喷)。
解决企业获客难题,添加 微信:hvq698 备注:获客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xkee.com/326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