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来源网络 海阔天空(演讲) 文/中书君 我年少时也和大家一样,是谷拉大山里农民的孩子,我是身后这栋教学楼的第一届学生,那时候条件十分艰苦,学校只有3个建筑,一栋教学楼,一栋宿舍楼,还有一个厕所。学校设施十分简陋,谷拉那么热的天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,夏天的夜晚,奇热无比,全校男生赤裸着身体在厕所旁的水沟排队洗澡,这个景象成了夏夜里最靓丽的风景,这一幕也成为我至今都难以抹去的记忆。那时的生活不叫生活,只能叫生下来活下去,每个星期天自己扛着米,走上十多公里的山路,来到学校,每天把米淘好装进铁饭盒,送去食堂,食堂工作人员统一蒸熟,放学了大家齐刷刷地冲向食堂抢自己的饭盒,那陈仗简直比打仗还激烈。有时候从家里偷偷带了几片腊肉,放在饭盒里一起蒸,那时的我个子十分矮小,总是挤不到抢饭队伍的前列,等到最后,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饭盒,可是盖子与盒子分离了,零星地散在那里,而盒中的腊肉已经不翼而飞,白色的米饭上只留下腊肉暗淡的黑色和饭面腊肉馅下的凹槽,只有这些还证明它曾经存在过。闻着饭里还有腊肉的余香,心中的酸涩只有自己知道。那时候每周的生活费只有5块钱,每顿饭在食堂花5角打菜,一天1块,刚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,根本买不起早点,更别提零食了,记得有一天有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好的男生买了10多个小馒头,到班上往讲桌一放,说请大家吃馒头,我坐在第一排,冲上去就抢到了一个,狼吞虎咽地吃起来,那个男生看到我的样子于心不忍,于是才请我去吃零食。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可笑,多么可怜,可在当时我并没想过这些,因为我的心里从不计较生活上的事,我的心里只有读书学习这件事,借用九年级语文课本送东阳马生序里的一句话,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意思是说把学习当做最快乐的事情,就不会感觉吃的穿的不如别人。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,应该更加努力学习,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。特别是我们谷拉是革命老区,大家更应该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,学习上精益求精,生活上得过且过,大家应该呕心沥血、殚精极虑地把学习这件事做好。 我经常和别人说我是一个富有的人,一个无所不能的人。当然我说的富有不是指我很有钱,而是精神上的富有。在我的精神世界里,有远古神话的光怪陆离,有先秦散文的百家齐鸣,有秦文汉赋的古朴余韵,有魏晋风骨的慷慨悲凉,也有唐诗宋词的绮丽华章,更有当代文学里的现实与浪漫的交错。古人说,腹有诗书气自华,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否富有,就决定了他的眼界和格局。为什么大家可以为了手机而不顾一切,为了碎银几两不惜与父母争执,为了泡面几口彻夜难眠,为了辣条几根甚至翻墙越校。我想原因一定是因为大家精神世界太贫瘠了,换句话说就是读书太少了。
我去过很多地方,我去过广州、北京这样的大城市,看过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,听过都市里永不停息的喧嚣。我也去过高山草原,看过奔腾大海,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悠然与惬意。想想当年的李白,二十四岁,只身离开故乡,花费了二十七年,游历了大半个中国。于途中寄情山水,饮酒抒怀,广结好友,狂荡不羁。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山河的壮阔,所以身体里才流淌着“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”的浪漫主义的血液。“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”,你没见过沧海,胸怀哪能如沧海博大,你没登上巫山,灵魂怎能如巫山之云缥缈。所以去远方闯荡不仅仅是身体的游荡,更是气质的升华,灵魂的跳跃。
@原创中书君,乡村语文教师,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育工作。热爱文字创作和音乐创作,欢迎各位文学、音乐爱好者相互关注,共同研讨,相互学习。欢迎评论、留言、交流。中书君愿做您真诚的朋友。 |
解决企业获客难题,添加 微信:hvq698 备注:获客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unxkee.com/12736.html